“家電下鄉(xiāng)2.0來臨” 凈水器企業(yè)如何搶占農村市場?
日前,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明確表示,今年將制定出臺促進汽車、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??紤]到眼下正值國民經濟擴內需、保增長的關鍵時期,市場紛紛將其理解為是新一輪家電下鄉(xiāng)來襲的信號。受此預期影響,A股的汽車與家電板塊紛紛大漲。
那么,新一輪家電下鄉(xiāng)是否會真的到來?如果到來,將在多大程度上擴大農村居民消費?這些問題的答案,或許可以從上一輪的家電下鄉(xiāng)熱潮中窺見一斑。
一、上一輪家電下鄉(xiāng)的問世及成效
事情要追溯至2008年,彼時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(fā)了全球金融海嘯,世界各國的經濟受到了巨大沖擊,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處于低迷狀態(tài)。
于我國而言,直接影響便是出口受阻。2008年11月,我國單月出口金額的同比增速由正轉負(參見圖1),金額*值由10月的1285.32億美元降至1149.85億美元,GDP的增速也因此下滑明顯。
國際市場疲軟不振,自然要在國內市場上下功夫。彼時,農村居民的收入在不斷提升,但農村市場還沒有被完全開發(fā),家電領域尤為明顯。
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2007年,我國農村家庭每百戶擁有洗衣機、電冰箱、彩電的數量分別為45.94臺、26.12臺和94.38臺,三種產品平均每戶擁有數量均不及1臺;而城鎮(zhèn)家庭的對應數字分別為96.77臺、95.03臺和137.79臺(參見圖2),充分反映出農村居民在家電產品方面的匱乏。此外,農村的家電市場還存在著市場集中度低、產品種類與成交量較少、山寨產品泛濫等問題。也正因為如此,“家電下鄉(xiāng)”政策應運而生。
顧名思義,家電下鄉(xiāng)是針對農村消費者進行定向研發(fā)、生產、銷售指定家電產品的惠農措施,政府財政部門通過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來加以推進。
家電下鄉(xiāng)起于山東、四川、河南三省,并于2009年2月推廣至全國,補貼范圍涵蓋摩托車、電腦、熱水器(含太陽能、燃氣、電力類)、空調、微波爐、電磁爐等產品領域。
此政策一出,著實受到了不少人的歡迎。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,對于農村居民消費的刺激成效也是頗為顯著,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:
讓農村家電市場的潛在需求變?yōu)楝F實需求。
根據商務部的統(tǒng)計數據,2009年,依靠家電下鄉(xiāng)銷售的家用電器數量多達3768萬臺,銷售額為693億元;其中,冰箱、彩電、空調、洗衣機、熱水器等家電均有不錯的銷售成績。這從側面反映出,長期被壓抑的農村家電潛在需求真正轉變?yōu)楝F實需求,對內需的擴大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第二,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。
家電下鄉(xiāng)政策的落實,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用上了高性價比的*家電產品,而對于廣大農村居民實行的優(yōu)惠補貼,不僅降低了消費支出成本,還提高了生活水平。特別是彩電和手機的日益普及,豐富了廣大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使得他們能夠更快地了解前沿資訊,并學習生產技術等。某種意義上,這也體現了“工業(yè)反哺農業(yè)、城市支持農村”的精髓,并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差距。
第三,消化了過剩產能,降低我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。
我國既是全球*的家電生產國,又是*的家電出口國,對外出口依存度較大。受金融危機影響,國際市場萎靡不振,我國家電出口受阻,而家電下鄉(xiāng)的實施,剛好可以促進家電生產、流通與農村居民需求的有機銜接,對過剩的產能加以消化,并減輕家電的出口依賴,這對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(fā)展是大有裨益的。
二、制約“家電下鄉(xiāng)”成效的四因素
家電下鄉(xiāng)政策雖然達到了預期效果,但在推進過程中,還是遇到了種種問題,比如后期銷售增速較為緩慢、售后保障較低等等,這也導致家電下鄉(xiāng)實施的后勁不足。而究其根源,主要有四大因素在制約
絕大多數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仍然有限。
從數據上看,2008年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80.8元,而農村居民僅有4760.6元,尚不及城鎮(zhèn)居民的1/3。這與我國的城鄉(xiāng)二元結構有很大關系。長期以來對城市發(fā)展的政策與資源傾斜,拉大了城鄉(xiāng)居民的收入差距,而傳統(tǒng)農產品價格上不去與日益增長的物價,更是在某種程度上,部分抵消了家電下鄉(xiāng)政策優(yōu)惠與涉農補貼的力度。
第二,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。
由于種種原因,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薄弱,因為電價高,諸如空調、冰箱、熱水器、凈水器等家電,農村居民即便買得起,用著也是有所顧慮,據公開信息顯示,一個家庭正常使用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等家電各一臺,一年的電費支出少說要700元,高的可達2000元,這占據了不少農民家庭年收入相當大的比重。
第三,有效供給不到位。
農村市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是被“遺忘”的角落,家電廠商在生產制造產品時,往往都是優(yōu)先照顧到城鎮(zhèn)居民乃至國外市場對于產品性能與價格的需求。當家電下鄉(xiāng)政策來襲時,很多企業(yè)并沒能做到及時適應環(huán)境的變化,同時受到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,很多中小企業(yè)被排除在農村市場之外,這就導致下鄉(xiāng)家電的品類不夠多樣化,農村居民的選擇余地有限。
此外,很多家電企業(yè)在農村的銷售與服務網絡發(fā)展較為緩慢,從而讓農村市場的售后服務缺失,這些都是制約農村消費者購買家電的原因。
第四,監(jiān)管的相對滯后。
由于廣大農村居民對家電下鄉(xiāng)產品目錄不甚清楚,或存在觀望情緒。一些不良商家乘虛而入,魚目混珠、以次充好甚至將假冒偽劣產品輸往鄉(xiāng)下的案例常見于報端;也有個別商家違規(guī)操作,本來沒有中標,卻打著“家電下鄉(xiāng)”的幌子吸引顧客,趁機推銷其他非家電下鄉(xiāng)范疇的產品;還有的商家打著“廠家補貼”的名號,擅自抬高產品價格。
在監(jiān)管未能到位的情況下,這些有悖于企業(yè)責任與良心道德的行為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居民購買電器的積極性。
此外,農民在申請領取國家補貼的過程中,需要的證件較多、手續(xù)繁雜且耗時較長,這也是導致農村居民消費意愿打折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如何進一步挖掘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?
10年后的今天,透過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的一番話,人們仿佛看到了“家電下鄉(xiāng)2.0”時代的即將登場。
當然,具體走向還要靜候官方的聲音,不過,進一步挖掘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卻是勢在必行。
近日,一份來自中泰證券的研究報告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。該報告基于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,測算得出“中國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,還有至少5億人未用上馬桶”的結論,充分彰顯出我國居民消費的無窮潛力。而這當中,有相當的規(guī)模都是來自于農村居民。
考慮到58%的城市化率,可以大體斷定我國有近6億農村居民,這是一個約等于美國總人口2倍的存在。倘若這群人的消費潛力能夠釋放,對于內需的擴大乃至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(xù)增長來說,都是重大的利好。
然而,上一輪家電下鄉(xiāng)的結果已經告訴我們:僅靠某項惠農政策,還不足以充分激發(fā)出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熱情。在筆者看來,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,除了政策引導與加強監(jiān)管外,還需要一套“組合拳”予以配合:
首先,要切實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。
雖然近些年,我國城鄉(xiāng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有所下降,但*差值卻在增加,2017年分別為36396元和13432元(參見圖4)。要知道,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,若想讓廣大農村居民樂意花錢,增加收入自然是首先應該做的。為此,需要加快農村經濟結構的戰(zhàn)略性調整,大力推動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經營,不斷拓寬農村居民增收的新途徑,同時還應建立起適當的技能培訓體系,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經營技能。
其次,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。
與城鎮(zhèn)居民不同,很多農村居民都沒有住房、醫(yī)療、養(yǎng)老、生育等社會保障,這嚴重抑制了農村居民們的消費欲望。因此,應大力拓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,逐步實現城鄉(xiāng)居民養(yǎng)老、低保、醫(yī)療、失業(yè)、失地等社會保障城鄉(xiāng)一體化,以此來間接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,從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,更有底氣地消費。
再次,要改善農村薄弱的基礎設施建設。
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家電下鄉(xiāng)”以及消費的擴大,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必不可少。除了推動供電、供水、交通、互聯網的普及之外,還應著力加強農村現代物流的構建,包括道路狀況、運輸工具、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的建設,以及通過物流配送網絡與節(jié)點物流工程的完善來吸引更多第三方物流企業(yè)的加盟。這些,勢必會有助于釋放農村居民的購買力。
要增加農村市場的有效供給。
長期以來,農村市場上的產品供需失衡,同樣是導致農村居民消費疲軟的重要原因。需知,農村居民雖然收入較低,但同樣追求商品的質量。因此,在實施類似于家電下鄉(xiāng)的政策時,應盡可能讓更多優(yōu)質的商品下沉至農村市場,以此來迎合農村居民的消費選擇。
此外,有關部門應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監(jiān)督考評制度,對不法商家擾亂農村市場秩序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,切實保證農村居民利益。